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

B-7公開課與入班觀察(103學年度)


本學年度於104年3月25日第三節辦理公開課與入班觀察,觀課班級:四年乙班,教學單元:水的移動-虹吸現象,觀課者有張清媚(投入行為)、吳嘉倪(投入行為)、張香蘭(投入行為)、林煜堂(軼事記錄)、洪禎祥(軼事記錄)。

有關觀課前、後會談與記錄,請參閱底下連結。

103學年度公開課與入班觀察

 教學省思:
        一般情形下,依重力影響,水的流動方向都是由高處往低處流,但是在特殊情境中, 水的流動還有其他的形式。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裡,它還呈現了毛細現象、虹吸現象、連通管原理、表面張力、流體動力等內涵。一般而言,學生對特殊情境中水的流動現象觀察興趣高,解釋能力弱,不易自行思考,也就呈現不出太特別的迷思概念。看到現象,不易自行思考,故須引導。教學設計是否有趣、是否容易操作、關鍵問句是否合宜,都是解惑之道。

 有效教學: 
        以影片引起動機,接著教師說明示範,提醒學生容易失誤的小細節,以增加實驗成功的機率。後由學生2人一組操作,老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進行行間巡視,並立即指導或修正。實驗器材份量足夠,每個學生都有親自操作的機會,因此學習興致高昂,參與度高,班級學生多能投入操作課程,達到有效教學。 差異化教學: 二人一組操作實驗,老師能更快速地發現學生問題,對於易分心或反應較為緩慢的同學,藉由同儕合作學習,可得到幫助。在課程進行中,常走動行間,並給予加點獎勵,個別化指導,實際了解學生學習情形,儘量照顧到不同程度學生,以增進學生信心與成功經驗。 

補救教學:
        在課程中針對個別學生的表現,給予適當的回饋,若學生表現不盡理想立即進行補救教學。針對作業評量或口頭評量未通過的學生,找尋適當的時間再個別導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